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座落在北国江城——吉林市美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市体育局下辖的一所致力于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其办校宗旨是“建设一流基地、培养一流人才”,同时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原则,实施科学管理,走向训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学校2004-2024年连续五届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且在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命名为“吉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训方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从索契冬奥会上李坚柔勇夺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斩获男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北京冬奥会上韩雨桐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到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张琼月获得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姿铜牌……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的人才捷报频传,青春的活力在国内外体育舞台上熠熠生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34年。34年来,学校积极引进人才助力教学、训练,同时在硬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政府和体育局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教学训练场地设施的建设,包括综合训练馆和室内万人体育馆。学校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文化学习,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和德育教育,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号召,利用吉林市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普及冰雪项目,为国家储备优秀的冰雪竞技体育人才。
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吉林地区独一无二的体育中等专业学府。学校设有运动训练、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两大专业,涵盖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冰球、田径、赛艇、自行车、足球、跆拳道、攀岩、手球、羽毛球等奥运项目及体育舞蹈等众多群众体育项目。
2006年,吉林市体育局充分考虑地域、气象优势,确立了“建设一流基地、培养一流人才”的工作目标,加速推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步伐。政府相继投入1200万元,大力建设学校教学训练场地设施,精心打造综合训练馆。市政府兴建室内万人体育馆,可供短道速滑、冰球、篮球等多个项目进行日常训练与竞赛,满足学校开设项目的训练需求。
得益于吉林市体育局多年来对学校的项目布局谋划与硬件设施倾心投入,2017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集体奖)”,在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119所“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位列第31位;2018年成为吉林省首批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菁英计划”试点单位;2022年被吉林省体育局评为“吉林省青少年训练中心”,同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冰雪项目重点体校”;2024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李辉和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石红共同为学校2021-2024周期“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揭牌。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次次在参评中跨越,学校精心架构的体育教学模式绽放出璀璨光芒。
按照吉林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的《冰雪奥运冠军培养计划》,吉林市体育局秉持“强优势、补短板”的项目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改革,构建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省和国家奥运梯队培育建设贡献吉林力量。实施冬、夏并举,突出传统优势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登录网站项目。确立短道速滑、单板滑雪、射击、自行车(公路)作为竞技体育拳头项目。学校人才培养上,早早瞄准“奥运争光计划”,运用科学高效的多元办学手段,提出“做名教练、育奥运苗”的宏伟指导方针。以精细管理为坚实基础,以科研创新为强大支撑,依托吉林地区得天独厚的冰雪自然条件与生源特色,以夏季项目为稳固根基,全力发展冰雪项目,培养出大批卓越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国际顶级赛事中,为国家赢得了众多荣耀(获得冬奥会金牌4枚、全国以上比赛金牌100余枚),培育坚柔冰雪俱乐部、舞蹈协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青少年运动项目。
吉林市体育局各级各类训练单位、训练场馆保障单位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完善发现、培养、输送制度和长效机制。突出筑牢专业队、中专体校、业余体校三级训练主体,将有能力办队的中小学校、社会体育组织纳入竞技训练体系。近年来,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中专体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贯彻落实吉林市体育局深化体教融合战略,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两大核心任务,全力推动与教育局的高效沟通与深度合作,以体教融合的创新模式进行选苗,为发现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开辟了全新局面。
在教学方面,学校坚决贯彻国家体育总局“读训并重”的办学方针,在高度注重竞技体育训练发展的同时,以培养有文化、有素质、高质量的综合体育人才为宗旨,学校不仅精心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等14门文化课程,还与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3+2”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议,学生前三年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籍,后两年通过转段升学考试,成绩合格后即可顺利进入高职专业就读。
此外,吉林市体育局和教育局持续加大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强化文化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学校于2020年至2024年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发展资金,全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建设,相继建成智慧化教室、录播室、智慧化训练房、书法礼仪教室、计算机室等先进设施,教学设施设备已然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在发现工作中力求创新,在培养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在输送渠道上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出“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育才模式,让招生面更加广阔,让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毕业后的出路更加宽广,从而形成促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链条。
随着人才渠道的不断拓宽、教学模式的持续升级,学校也将目光紧紧聚焦在毕业生的“出口问题”上。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各省市专业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竞技人才。李坚柔、武大靖、韩雨桐、张琼月、王春丽、臧汝心更是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中为国家争金夺银。此外,学校还为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输送了众多优秀体育生源,为社会体育企业和俱乐部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教练员和管理者。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一直以来积极践行双重发展战略。一方面全力打造冰雪品牌专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以专业、系统的教学体系为冰雪人才的成长搭建广阔舞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在基础项目和社会热点项目上的联动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历经30多年的办学沉淀,在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专业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未来,学校在办学发展目标上,将既向上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拓宽出口,提升格次,又向下辐射县区体校和中小学,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与社会体育俱乐部联合扩展入口和出口,提高影响力,奋力向高等体育职业学院华丽转变。(转自10月15日《中国体育报》07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