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Kaiyun(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山西阳曲教育“新政”:让一万多名孩子的课上到田野·kaiyun体育网页版
CN EN
山西阳曲教育“新政”:让一万多名孩子的课上到田野
作者:小编 日期:2024-11-04 09:39:55 点击数: 

  中新网太原11月3日电 题:山西阳曲教育“新政”:让一万多名孩子的课上到田野

  今年4月以来,中国内陆小城山西阳曲,一万多名孩子纷纷走进大自然去上课,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他们开辟“多元赛道”,能够走向更广阔天地。这是该县近两年推出的“新政”。

  这座常住人口不到13万的小城,于2023年引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营地,让综合实践教育覆盖全县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孩子,聚焦“立德树人”。

山西阳曲教育“新政”:让一万多名孩子的课上到田野(图1)

  阳曲是太原的北大门,虽然地处山西省会城市,但并不富裕。2023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81.28亿元,在太原1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九。即便如此,阳曲也从未“穷过”教育。

  所谓的“新政”并不新,早在2017年,教育部发文称,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然而,在很多地方,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课程安排中占比极少,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应试教育的科目而挤压综合实践课程的时间。

  多年来,阳曲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同时,当地教师缺乏专业的综合实践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有效组织实践活动;校内缺乏实践活动的场地、设备等,不能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教育。

  为解决这一状况,并不富裕的阳曲依然选择加大财政支持措施,引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营地,解决全县公办学生综合实践教育费用的80%,脱贫户及残疾学生的费用全包,解决孩子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同时,阳曲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营地围绕“德智体美劳”五大板块共设计近200余节课程,满足各学龄段学生的实践需求。

  阳曲县委副书记、县长姬发军表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意义重大。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教育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综合素质。

山西阳曲教育“新政”:让一万多名孩子的课上到田野(图2)

  深秋时节,走进阳曲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营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玩耍、在极限运动中心攀岩、在马术运动基地体验马术、在多功能厅学习编程、在劳动实践基地体验秋收……

  今年12岁的李佳颖,是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课本里学到的季节更替,在这里有很直观的感受。”李佳颖说,她期待这样的课程更多一点,亲身体验课本里的知识,学习更加深刻。还能学到很多生活技能,很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

  据了解,营地依托果园、牧场、耕地等农业资源,开发设计全年全学龄段的劳动实践课程,并覆盖有30余万株乔木、灌木、地被等自然资源,设计了自然探索、自然美育、生命课程。

  同时,营地建设极限运动中心、户外草坪场地、越野自行车公园、园区定向场地,设计40多种体育活动,区别于学校的“操场运动”,让孩子能体验到团队合作类、竞技类、极限类等活动。

  连日来,阳曲县初中教育集团锦绣校区的师生正在营地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该校校长袁晶很赞同这样的教育模式。“阳曲创建这么好的实践营地,在如今的教学方式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袁晶坦言,目前,传统课堂的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单调和局限,学校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像这样通过合作模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能锻炼能力。

  而阳曲引入的营地正是为了打造一个让孩子身心健康的营地。“课程活动结合营地的自然环境和配套设施,满足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需求。”该营地校长梁薇介绍,通过体育运动、户外活动、劳动体验、拓展训练等加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并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在体验参与中进行探索,缓解孩子们的压力。

  梁薇说,希望通过合作让营地教育能够成为学校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教育、家庭教育的补充,作为素质教育最佳的体现形式,被教育系统认可,被家长重视,被孩子喜欢,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山西阳曲教育“新政”:让一万多名孩子的课上到田野(图3)

  阳曲于2023年引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营地。阳曲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营地供图

  阳曲县教体局副局长刘俊林表示,阳曲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育领域引入营地,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营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以及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刘俊林说,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心理韧劲。

  如今,综合实践教育覆盖阳曲1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营地全年预计开展22期,承接学生12300余人,29500人次。目前,已开展19期,承接学生11373人,21808人次。

  不止如此,营地还吸引了来自太原其他县(市、区)的学校,甚至多地教育部门来此考察,借鉴阳曲的教育模式,让这座小城的“富教”之路越走越远。

  “从教育改革层面而言,重视综合实践教育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一步。”阳曲县委副书记、县长姬发军告诉记者,这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转变。同时,也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