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刊登的凤山境内世界地质公园喀斯特景观。 黄勇仕 李 晋 陆祖泽/摄
循着《中国国家地理》6月刊大力推荐的凤山美景,6月8日晚,记者漫步于凤山县城九曲河畔。美丽的小城,流光溢彩的夜晚,热闹非凡中随处都能感受到市井生活的洒脱与祥和,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昂扬向上的面貌。
大道如虹勇向前,砥砺奋进启新程。凤山县大兴务实之风,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统筹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业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行动”,扎实做好稳经济促发展各项工作,勾勒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幸福新图景。
打卡“中国仙本那”,让凤山这个夏天在网络上火了一把,以至于今年“五一”假期三门海景区不得不实行预约游览。
人们蜂拥前往三门海景区时,却有另一批人向往凤山的山,只因这里是“岩溶之冠、洞穴之城”。
凤山县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质景观,成为攀岩运动的绝佳场所。5月7日,来自西班牙、德国以及国内知名攀岩线路的开线专家,欢聚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共商如何开发攀岩线路。
“凤山的社更穿洞完全具备世界级攀岩场所的自然条件。”国内攀岩界的领军人物何川说。
全球攀岩线路开线第一人、西班牙籍专家托尼对凤山喜爱溢于言表:“纵观走过的世界各地,社更穿洞攀岩线路最具挑战性,完全具备打造国际性攀岩旅游目的地的天然条件。”
近日上架的《中国国家地理》6月刊,主推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凤山县的地貌奇观,十几个页面专门介绍了凤山岩溶地貌神秘而又美丽的地下世界。
在这个人口只有22万、风景如诗如画的桂西北小城,每年有超过500万游客涌入,实现旅游总消费50亿元。
热度的背后,源于“寿源凤山”旅游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让每一位游客都感到舒适;也源于凤山坚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大行动,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近年来,凤山坚持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整改、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81.84%,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中国国家地理》刊登的凤山境内世界地质公园喀斯特景观。 黄勇仕 李 晋 陆祖泽/摄
6月8日,记者在凤山县乔音乡久加村蔬菜种植基地里看到,田间一排排紫色的茄子挂满枝头,饱满修长,长势十分喜人。
为趁晴好天气及时采摘,基地招雇当地村民20余人。大家铆足干劲,手持剪刀,拉着“收纳桶”在田间来回穿梭。采摘、挑选、装车……田间呈现出一派忙碌而又喜悦的丰收场景。
久加村蔬菜基地是粤桂协作帮扶项目,占地面积550亩。该基地依托特色农业优势,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力打造专属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
久加村蔬菜基地的发展并非个例。在深圳市龙华区协作帮扶下,核桃乳、核桃油、山茶油、玉米、秋葵等一批批产自凤山的“圳品”在大湾区广受青睐,一个个“深圳农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让当地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工业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吃上生态饭、旅游饭的凤山并没有落下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工业振兴大行动中,凤山更加注重推动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6月9日,在长洲镇那兵风电场和不老山风电场施工现场,人声鼎沸、机声隆隆,工人们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各项作业。月底,这个项目即将投产,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年税收达1000万元。
近年来,凤山县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在强化绿色产业开发、促进新能源开发、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计划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1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亿元,同比增长22%左右。”凤山县委书记杨胜涛对凤山的发展信心满满。
《中国国家地理》刊登的凤山三门海景区风景美如画。 黄勇仕 李 晋 陆祖泽/摄
6月2日晚至3日上午,中亭乡经历了一场大暴雨,3小时最大降雨量206.7毫米。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该乡1支乡级和7支村级应急救援队共210人第一时间投身到抗洪救灾中。
经过连续数小时的奋战,救援人员成功转移4人到安全区域,清理了25处路面塌方落石及树枝,在危险区域均设置警戒线和警示牌。
在这场捍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御战中,党员干部擦亮先锋底色,以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暴风骤雨中的中流砥柱。
“相信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我们村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会越来越好,明年得到的分红会更多。”5月30日,拿到分红的凤城镇凤凰村村民袁承清十分高兴。
依靠项目带动、土地流转,去年凤凰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456户村民获得分红,大家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凝聚。
凤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该县持续强化党建引领,99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500万元,其中4个村收益超50万元,14个村收益超20万元。
村集体经济在壮大,民生实事也没落下。截至目前,凤山已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819.1万元,覆盖脱贫户1.2万余户;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超3000个,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投入2176万元安装路灯1.2133万盏,照亮“民生路”“幸福路”;医保“救急难”项目补贴资金累计发放520万元,累计救助1040人次,防止200多个家庭因病返贫致贫……